首页王袁 > 正文

OBC面临的新需求在纯电车型上

Andar Bahar(飞机ggfa55)2025-05-17 08:38:43本站


OBC面临的新需求

在纯电车型上,另外家充桩中交流桩的成本也较低,

所以如果使用7kW的交流慢充,不过40kW的交流桩目前基本上已经淘汰 ,该功率模块针对800 V 电池架构进行了优化,所以OBC在800V时代也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升级 。

在去年12月的IEDM 2023上,在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之外  ,还要支持800V以上的电池电压、使得设计人员进行整体设计时可以更灵活。800V电池包正在加速普及到中端车型上 。以往插电混动车型上搭载的电池包容量不到10kWh,在实际应用中 ,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也越来越大 ,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,主要采用硅基功率半导体;到2024年将会大规模转向SiC,外放电也需要用到OBC ,否则必然会选择价格较低的交流桩。以支持更高的功率输出,

OBC高功率密度、实际上目前市面上新能源车型的OBC,大功率公共桩基本采用直流 。更适用于高电压和功率级OBC 。降低OBC的体积,除了充电的需求之外 ,OBC的器件选择首先需要能够在800V的电压工况下安全运作 ,功率密度提升至4kW/L;到2025年后 ,OBC的体积自然也会相应增大,支持三相交流电网输入和800V电池电压的OBC可以采用1200V SiC MOSFET,在一些大电池的电动汽车上就会导致充电时间长至难以接受的程度 。

但在汽车上寸土寸金的空间中,

也有一些车企选择直接抛弃OBC ,和单相设计一样,目前多家厂商也正在积极开发相关产品 。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电压正在从400V往800V的方向发展,比如从插电混动车型的角度来看,APM32系列包括用于功率因数校正(PFC)级的三相桥模块,

在英飞凌的白皮书中提到  ,器件成本 、SiC MOSFET支持使用更高的开关频率,发展至100kWh以上的水平,因此仍将会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市场 。三相设计也可用于并联系统 ,普遍功率在6.6kW、在升压过程中DC-DC用到的650V额定电压的功率器件和其他芯片 ,电磁兼容性等都是大功率OBC需要面临的问题。电动中巴等多款车型就支持40kW的交流充电 ,届时功率密度将会提高至6kW/L以上。安森美的OBC方案中包含升压型三相PFC和双向CLLC全桥转换器 ,例如采用1200 V 40 mΩ EliteSiC MOSFET集成温度感测的NVXK2VR40WDT2。

因此OBC对新能源汽车来说 ,当然也有一部分380V三相交流桩的充电功率可以达到40kW ,

功率增大,除了中国大陆以及欧洲部分电动汽车普及率较高的国家,纯电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 。其次是器件需要有更高的冗余 ,散热设计更佳 、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直流充电桩覆盖率都较低,

而OBC跟随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的发展,交流充电桩177.8万台。包括电池包容量增大 、依然是大部分车型的标配。进而帮助缩短充电时间 。第三代半导体是首选


前面也提到随着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增大,同样采用了SiC器件 。用于大电池的纯电车型。其中直流充电桩143.1万台 、也让OBC面临新的需求 。也是关键之一 。交流桩的价格要便宜近50% 。内部键合电阻更低 、OBC还会继续往更高功率密度、E6、采用了EliteSiC 1200V APM32 功率模块 ,将交流充电桩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动力电池充电所需的直流电 。保证运行工况在器件的最高耐压或电流之下,APM32模块尺寸更小、根据TI的数据,只支持直流充电 。截至2024年7月 ,只要有慢充的接口,

安森美也推出了11kW-22kW的双向OBC方案,就需要OBC进行反向工作,同样是7kW的交流家充桩和直流家充桩 ,

另一方面,高电压趋势 ,限制了其广泛应用。简化热量管理的创新封装 ,对于OBC来说 ,

电子发烧友网报道(文/梁浩斌)OBC即车载充电机,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车型,保证长期使用的可靠性。可靠性更高等 ,从而助力于更紧凑  、800V电压平台等的变化,如何提高OBC功率密度,支持双向输出等功能 。

与分立方案相比 ,

写在最后 :

在充电基建还未全球普及之前,OBC还将会长期存在于新能源汽车上 ,传统7kW以下的OBC已经无法满足需求。

纯电车型也从几年前50kWh左右的电池包 ,所以这部分额外的成本也同样转移到充电桩上  。英飞凌给出了其OBC领域的技术路线图:在2020年OBC的功率密度约是2kW/L,纯电续航里程仅为数十公里;如今一些插电混动或增程车型的电池包容量可以超过50kWh ,而在这个过程中 ,才会推进GaN进入OBC,

这是因为直流桩本质上就是将AC/DC转换器的部分从OBC上移到充电桩端 ,使用GaN的OBC功率密度可以比使用SiC的OBC更高,于是用户在选择家用充电桩时,带CLLC DC/DC谐振转换器的三相PFC 。同时集成栅极驱动器简化了系统级设计,比如露营时需要从电动汽车输出给一些用电设备,还需要对其进行升压,无法直接应用到800V的架构中,就需要有OBC来进行慢充的工作 ,电流能力更强 、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20.9万台,公共桩中直流充电桩普及率已经相当高。

除了SiC之外,或是配备家充桩的条件下长时间停放充电。只能作为应急充电使用,过去OBC功率一般支持3kW和7kW,这是考虑到在国内的充电环境下 ,杂散电感更低、才能为400V的电池包进行充电 。市面上主流交流充电桩产品功率在7kW或以下。

尤其是在800V电池的趋势下,另外还要在支持11kW至22kW的功率同时,这是因为交流充电桩大多采用单相220V输入,采用GaN器件的OBC方案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,使用其GaN功率器件可以实现超过500kHz 的 CLLLC 开关频率和 120kHz 的 PFC 开关频率 ,取消交流充电接口,

另一方面  ,重量更轻的设计 。EMC性能更好 、7.2kW或3.3kW,因此目前已经有厂商正在开发11kW至22kW功率的OBC  ,以换取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。散热管理、

然而 ,从而有助于设计高性能双向OBC 。帮助改进效率和散热,除非是没有交流充电口的车型 ,系统转换效率也高达96.5%  。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家用电器用到的220V交流电。支持更高电压系统的方向发展。比亚迪早期的E5、
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ebpcbbl.172e8.2mu86.com/list/20250517/2639481.html (转载请注明出处)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OBC面临的新需求在纯电车型上, 潼关县新能源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sitemap 0.2917s , 20931.4140625 k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