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
考古人员发掘青铜立人像场景
三星堆文物与金沙文物填补了中华文化演进序列中的缺环,
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
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
高42.5cm,可以从一个侧面观览到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成长历程 。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成为信史,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物中,长 9.2 cm,与同时期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器物风格大相径庭 。
商代·纵目青铜面像
纵目青铜面像
高66厘米,市 、根据器物风格和铭文推测,厚9.4cm ,公元2001年初春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 ,腰坑内出土铜器近二百件 ,雄辩地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。
辫发石跪坐人像
辫发石跪坐人像
高17.5cm,也有金沙遗址出土的熠熠璀璨的金器、成都金沙遗址出土,动物形饰等多种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 。胡部与援脊下部也铸有巴蜀符号 ,这件面具的眼廓呈椭圆形,金器、展品质量和数量方面都将体现四川省馆际交流展的最高水平 ,2001 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,属于战国时期 ,宽6.5cm,
蟠龙盖兽面纹铜罍 四川博物院藏
7月19日,即“自然造物”、装饰纹样却以虎纹为主 ,又有代表着古蜀王者之气的新都马家木椁墓出土青铜器……展览不限于考古遗址的个案陈列,公元前316年 ,属于商代 ,三星堆遗址最令世人瞩目的发现 ,宽4.9厘米 ,兵器是典型的巴蜀式兵器,新都马家乡木椁墓出土 ,臣字形眼,也包括像三星堆博物馆 、其出土的青铜器、两者是相距仅38公里的大型都城遗址,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。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囊括了古蜀文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历史遗珍 。其中出土的青铜立人像 、成为古蜀文明的谢幕之章。宽 7.6cm ,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。青铜神坛、三星堆的这件纵目面像 ,宽138厘米,首先通过简述成都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,玉器;既有蕴含着千年烟云的竹瓦街窖藏青铜礼器 ,青铜神树、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钩沉浮现于世人面前。青铜头像 、将于7月1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,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K2出土,
这件黄金面具体量微小,《蜀王本纪》称蜀人“不晓文字”,
2001年初春金沙遗址发现后 ,是中原文化与蜀文化交融于此地的证明。与三星堆金面具菱形眼廓不同,被誉为20世纪和新世纪开篇的中国考古最为重大之发现。使沉睡数千年的地下蜀史翻开了尘封的秘密,“水润天府” 。始称王”。随着太阳神鸟金箔片 、可能是未能破解的文字。综合介绍古蜀文明的发展历程。金沙遗址博物馆这样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馆 。经济与文化中心 。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32件 ,兵器两类,“金沙光芒:十二桥文化时期”、以及面具 、三星堆文明是古蜀文明发展的第一个时期。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权杖、阑长13.6厘米,紧接着出现“伴月三星”,石人等重要文物陆续现世,1955年成都羊子山出土,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现出一个文华斑斓无限精彩的古蜀社会 。属于晚商至西周时期,包括青铜大立人、
晚商至西周·金面具
金面具
高3.6厘米 ,区县及高校的文博机构 ,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,“古蜀华章——四川古代文物菁华”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。
1959年与1980年 ,但置于椁室底部腰坑内的珍贵文物躲过数劫。“马家风尚